作者:geigemeister
結語--- 其實,談了那麼多關於國外的音樂環境,相形之下好像台灣處處不如人。但是嚴格講起來,在台灣的環境之下,不如人是正常的,客觀的分析各種數據、環境因素、民族性,古典音樂在台灣發展確實有它的難處在。
作者:geigemeister
結語--- 其實,談了那麼多關於國外的音樂環境,相形之下好像台灣處處不如人。但是嚴格講起來,在台灣的環境之下,不如人是正常的,客觀的分析各種數據、環境因素、民族性,古典音樂在台灣發展確實有它的難處在。
作者 蘇菲
在此篇文章裡所說的"音樂傷害",正確的說法應該是"因為練習樂器(或聲樂)所造成的運動傷害"。它是源自於美國醫學界的"表演藝術醫學"(Performing Arts Medicine)。
作者 蘇菲
這是我的第一篇音樂茶話。茶話,喝茶時的話題也,所以不會談太嚴肅的東西。為什麼以這樣一個問句作為標題呢?因為我時常聽到這樣的問話:"老師,我適合學音樂嗎?""老師,我的小孩是不是學音樂的料子?"曾經錯過兒時學音樂的機會,但現在卻也是愛樂人的你,是否也曾經問過這樣的問題?
作者:geigemeister
每個學音樂的人都知道,「練習」是學習音樂過程中最最最重要的東西,練琴的多寡,會很忠實的從基本技巧、樂曲熟練度表現出來,我有遇過不少人提出下面這幾種問題:「要怎樣才能把音拉準?」、「要怎麼樣上台才不會緊張?」、「要怎麼樣才能讓技巧更進步?」..........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,其實只有一個答案,那就是「多練」,當然,這個答案並不是那些提出問題的人想知道的答案,人們總是認為一定有什麼「途徑」可以讓自己迅速的變好,卻不知道最他們認為最慢的方法,其實才是最快的方法。